前5个月烟台中非班轮发运量增长超8成

2025-06-16
6月5日,在青岛海关所属烟台海关现场监管下,“韦立信念”号货轮正在山东港口烟台港码头紧张作业。这艘刚刚卸下20万吨进口几内亚铝矾土的货轮,即将搭载3.1万吨工程车辆、建材等件杂货重返非洲,为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开发、跨几内亚铁路建设等重大项目输送“中国力量”。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烟台港依托进口铝矾土、出口件杂货的航运优势,逐步打造了一条连接中非的“资源进、商品出”的黄金物流大通道。   “几内亚是非洲最大的铝矾土产地,我们最早于2015年底进口了首船几内亚铝矾土。”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主办李健说,十年来,在海关支持下,港口不断增加航线频次,丰富物流模式,推动建成了中国铝产业供应链的海上物流大通道。   围绕国内外铝矾土生产和运输能力,烟台海关深入开展行业调研,对接企业进口计划,跟进做好通关保障,稳定企业进口预期。在“提前申报”“预约查验”“两步申报”“船边直提”等便利化措施支持下,海关保障入境船舶到港后第一时间实施船舶检疫与货物查验,实现货物“即到即验、即验即放”。今年前5个月,烟台海关共监管验放进口铝矾土2272.1万吨、同比增长23.8%。   在非洲铝矾土稳定进口的同时,烟台港精准对接西非经济建设需求,利用返程船舶向非洲发运钢材、重型机械等生产生活资料,实现“重去重回”,让中非物流大通道从“单向”变为“双向”。   全球最大未开发高品位铁矿西芒杜铁矿项目自2025年1月启动“百日会战”以来,矿山一期选矿系统已正式迈入设备安装阶段。与此同时,作为中非基建合作标志性工程的跨几内亚铁路项目也取得显著进展,目前长轨铺设正处于最后冲刺阶段,全线预计11月实现通车目标。   “这些海外基建项目所需的工程材料大多通过烟台港中非班轮集中发运,今年5月份,中非班轮件杂货发运量突破51.5万吨,同比增长51.2%,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李健介绍,港口出口的件杂货具有品类杂、体积大等特点,如果同一艘船上既有散装件杂货又有箱载件杂货,会影响调箱掏箱效率,进而对海外项目工期带来较大压力。   在几内亚西芒杜铁路项目钢轨运输中,烟台海关采用“抵港直装”模式,无需查验的货物即可直接装船,实现货物从工地到码头的“零等待”,保障了项目建设按时推进。   针对件杂货出口物流通关需求,海关创新件杂货出口“全链条协同”模式,通过前置介入装船理货环节,与港口、物流企业建立常态化信息互通渠道,实现货物集港动态与理货情况实时共享,叠加“提前申报+顺势查验”模式,压缩单船平均查验周期超50%。   “我们还指导烟台港推广‘集中集港+智能配载’模式,通过提前整合运输计划,将货物集港准备时间从5天压缩至2天以内,作业环节减少30%。”烟台海关驻港口办事处查验二科科长吕文诚说。   李健介绍,得益于海关的快速验放,港口出口钢轨运输周期缩短20%,物流成本降低15%,为项目提前投产争取了宝贵时间,节省了大量生产成本。   如今,从烟台港启航的中非班轮已通达几内亚、坦桑尼亚、南非等20余个非洲国家,出口货物涵盖风电设备、工程机械、化肥农资等200余个品类。今年前5个月,烟台港中非班轮发运量达246.3万吨,同比增长83.7%。(蔡子扬、关景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