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中转智能监管”模式落地烟台港 外贸内支线通关再提速(图)

2025-04-28
图为:“远大鹏程”轮抵港卸货 毕琰庚/摄   近日,载运58个进口集装箱货物的“青岛-烟台”外贸内支线“远大鹏程”轮靠泊山东港口烟台港,成为该港启用“水水中转智能监管”模式以来的首艘到港支线船舶。   “水水中转”是一种高效便捷的物流方式,它允许进出口企业在办理完海关转关手续后,通过支线船舶在两个港口间直接运输货物。在此基础上创新的智能监管模式,使得港口物流更加顺畅,提升了通关物流便利化水平。   在“水水中转智能监管”模式下,“远大鹏程”轮代理企业在到港前将航线计划等信息发往海关“水水转关辅助管理系统”,系统自动将验封通知推送给港口。船舶到港后,码头操作人员通过智能设备拍照验封并实时上传,通过图像识别,全船16票转关单顺利实现了自动核销。企业报关自动放行后,货物当天就从港口提离。   “以前我们只能安排专人到海关和码头现场提交纸质单据,人工办理验封和转关单核销手续。” 中创物流(烟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林薇薇介绍,新模式上线后,验封、核销、放行等手续都通过信息交互方式自动完成,每个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能压缩一天以上,同时为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成本。   为推进该模式落地,青岛海关所属烟台海关深入一线调研通关流程堵点、痛点,与港口、企业同题共答,合力攻关,先后完成流程优化、报文开发、系统改造、联调测试等工作,实现了关港系统的融合对接、信息共享,通过流程再造,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以前内支线船舶到港后,我们先将货物卸进堆场,选中验封的集装箱,然后再调往验封区。现在我们融合海关系统信息对生产作业系统进行改造,卸船时验封通知可直抵码头前沿,需要验封的集装箱直接卸在验封区,仅此一项每个集装箱就可节约搬倒费用200元以上。” 烟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房新介绍,通过新模式企业真正实现了24小时放行提离,场地周转利用率和疏港提离效率提升20%以上。   目前,在海关支持下,山东港口烟台港已先后开通面向青岛、大连、日照等周边港口的多条外贸内支线航线,去年全年支线进出口重箱达8.46万标箱,班期达每月31班。   “水水中转智能监管”新模式的落地,进一步畅通港口支线物流微循环,有力推动港口外贸内支线业务发展,实现港口、企业等多方共赢。   “近年来,海关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内外贸同船运输、同场堆存,支持港口上线‘山港一港通’智能转运平台,积极落实启运港退税等优惠政策,不断释放外贸内支线领域改革红利。”烟台海关驻港口办事处副主任于健波介绍,海关建立了关港企协同合作机制,系统梳理口岸通关物流的各个环节,从减少一次跑腿、节省一次搬倒入手,帮助港口、企业提效率、降成本、优环境,全面提升口岸竞争力。(杨鹏征、于凌云/文)